高所得者如何節稅?如果你是一位高所得者,每年面對高額的稅負,你可能會感到壓力重重。但別擔心,透過合法的稅務規劃,你可以有效降低應繳稅額,同時確保財務安全。本文將以2025年台灣稅制為基礎,深入探討高年收入者如何節稅,從基本策略到進階技巧,並提供具體數字和實例,幫助你輕鬆應對稅務挑戰。無論你的年薪是100萬、200萬還是300萬,我們都會一步步解析,讓你知道如何透過投資、捐贈和家庭規劃來優化稅負。
高所得者節稅的基本概念

怎麼算高所得者?
在台灣,稅法上並沒有明確定義一個「高所得者」的具體數字,因為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。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判斷,當一個人符合這些特徵時,通常就會被歸類為高所得者,並適用較高的稅率級距:
1. 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
台灣的綜合所得稅採用「累進稅率」,目前(以112年度,即2024年報稅的標準)分為5個級距。當您的「綜合所得淨額」達到一定水準,適用稅率就會跳升。
- 0%: 淨額 560,000 元以下
- 5%: 淨額 560,001 ~ 1,260,000 元
- 12%: 淨額 1,260,001 ~ 2,520,000 元
- 20%: 淨額 2,520,001 ~ 4,720,000 元
- 30%: 淨額 4,720,001 元以上
- 40%: 淨額 超過 10,000,000 元(此為113年度新增,114年報稅時適用)
判斷標準:
- 廣義高所得者: 通常指適用20% 或以上稅率的納稅人。因為到了這個級距,稅負感會明顯加重。
- 標準高所得者: 實務上,常將適用30% 及40% 稅率的納稅人視為明確的高所得族群。他們的邊際稅率(每多賺一塊錢適用的稅率)非常高,節稅的邊際效益也最大。
簡單計算:
「綜合所得淨額」= 「全年綜合所得總額」- 「免稅額」- 「標準/列舉扣除額」- 「特別扣除額」- 「基本生活費差額」
如果計算出來的「淨額」超過 252 萬元,您就是適用 20% 以上稅率的高所得者。
2. 收入來源與類型
高所得者的收入來源通常不僅僅是薪資,還可能包括:
- 高額薪資所得: 企業高管、專業人士(如醫生、律師、會計師)等。
- 大量股利所得: 持有大量股票的股東。
- 執行業務收入: 名嘴、演藝人員、建築師等。
- 財產交易所得: 如房地產、有價證券買賣的利得(雖然目前房地合一稅分開計算,但仍是財富的象徵)。
- 境外收入: 有海外投資或事業者。
結論: 在台灣,最客觀的標準就是看您報稅時適用的「綜合所得稅率」是否達到 20% 或 30% 以上。一旦進入這個區間,積極進行節稅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高所得者為什麼要節稅?
高所得者進行節稅規劃,並非單純為了「少繳稅」,而是一種合法、聰明且必要的財務管理策略。主要原因如下:
1. 稅負的「累進性」與「邊際稅率」效應
這是核心原因。台灣的累進稅制意味著您「賺得越多,繳稅的比例越高」。對於適用 30% 或 40% 稅率的人來說,每多賺 1 元,就有 0.3 元或 0.4 元要繳給政府。因此,透過合法方式將應稅所得從高稅率級距降至低稅率級距,節省下來的金額非常可觀,這就是「節稅的邊際效益」很大。
2. 保留更多資金進行再投資與財富累積
節省下來的稅金,可以轉化為投資的資本。高所得者通常有更多的投資機會和管道,這些資金可以用於:
- 擴大事業規模
- 投資股票、債券、房地產
- 規劃退休生活
- 創造被動收入
讓財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,而不是大量流入國庫。
3. 實現財富傳承與家族規劃
高所得者通常有將財富順利傳承給下一代的目標。除了所得稅,他們還需要考慮:
- 遺產稅: 最高稅率為 20%。
- 贈與稅: 最高稅率也是 20%。
透過適當的節稅與財務規劃(例如:分年贈與、設立信託、購買保險等),可以大幅降低未來遺產稅和贈與稅的負擔,確保家族財富的完整性。
4. 提升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
節稅的直接好處就是增加可支配所得。這筆錢可以用來:
- 提升家庭生活品質。
- 支付子女的教育基金。
- 準備更充裕的醫療與退休準備金。
- 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。
5. 合法權利與財務紀律的展現
節稅是納稅人的合法權利。稅法設計了許多免稅額、扣除額和優惠政策,目的就是引導納稅人進行符合社會政策的財務行為(如捐贈、投資特定產業、購買自用住宅等)。善用這些規定,不僅合法,也體現了良好的財務規劃能力與紀律。
不同收入級別的節稅策略
節稅策略因收入級別而異,我們將從年薪100萬、200萬到300萬逐一分析。首先,對於年薪100萬節稅,重點在於充分利用基本扣除額和標準扣除額。2025年,台灣的個人免稅額為9.2萬新台幣,標準扣除額為12.4萬新台幣(單身),加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的20萬新台幣,你可以大幅降低應稅所得。例如,如果你的年薪100萬,扣除這些項目後,應稅所得可能降至約58.4萬新台幣,適用5%或12%的稅率,這比直接計算節省不少。
對於年薪200萬節稅,策略則更側重於投資和家庭規劃。你可以考慮將部分收入投入符合稅務優惠的投資工具,如股票或基金,並利用配偶和子女的免稅額來分散所得。根據台灣稅法,夫妻合併申報時,可以選擇分開計算稅額,這有助於降低整體稅負。此外,年薪200萬者還可透過教育或醫療支出扣除額來進一步減稅。
至於年薪300萬節稅,這屬於高所得族群,需要更精細的規劃。除了基本扣除額,你還可以探索捐贈、保險或不動產投資來合法避稅。例如,捐贈給政府或公益團體可享有扣除額,最高可達所得的20%。同時,投資於節稅型保險產品,如年金保險,不僅能提供退休保障,還能延遲課稅。下表以2025年台灣稅率為基礎,展示不同收入級別的節稅潛力。
收入級別(新台幣) | 應稅所得(新台幣) | 適用稅率 | 節稅後潛在節省(新台幣) |
---|---|---|---|
年薪100萬 | 約58.4萬 | 5%-12% | 1-3萬 |
年薪200萬 | 約120萬 | 12%-20% | 5-10萬 |
年薪300萬 | 約200萬 | 20%-30% | 10-20萬 |
资料来源:台灣財政部2025年稅務指南,數值基於標準扣除額和免稅額計算,實際節省因個人情況而異。
從表格可以看出,收入越高,節稅空間越大,這凸顯了及早規劃的重要性。例如,年薪300萬節稅不僅能減少當期稅負,還能為長期財富累積奠定基礎。記住,這些策略需要根據你的職業和家庭狀況調整,建議諮詢專業稅務顧問以獲取個人化建議。
合法避稅方法與實用技巧
避稅方法有很多種,但關鍵在於合法性和可持續性。首先,捐贈是常見的避稅方式,根據台灣稅法,捐贈給政府、教育或慈善機構的金額,可在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,上限為所得的20%。例如,如果你年收入300萬,捐贈60萬新台幣,就可以減少應稅所得,從而降低稅負。這不僅能節稅,還能支持社會公益,一舉兩得。
其次,投資於節稅型工具,如股票或基金,可以透過資本利得延遲課稅或利用免稅額來優化稅務。在台灣,證券交易所得目前免稅,但需注意2025年可能有的政策調整。另外,保險產品如年金保險,其保費支出可在一定額度內扣除,同時提供未來現金流,幫助你分散風險。
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家庭所得分散,例如透過配偶或子女的免稅額來降低整體稅率。如果你有子女,每個子女的免稅額為9.2萬新台幣,加上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的2.5萬新台幣,這可以顯著減少應稅所得。下表比較了常見避稅方法的效果和適用情況。
避稅方法 | 描述 | 適用收入級別 | 潛在節稅效果(新台幣) |
---|---|---|---|
捐贈扣除 | 捐贈給公益團體,扣除額上限20% | 所有收入,尤其中高所得 | 5-50萬 |
投資節稅 | 利用股票、基金免稅或延遲課稅 | 年薪200萬以上 | 3-15萬 |
保險規劃 | 保費支出扣除,年金保險延稅 | 年薪100萬以上 | 1-10萬 |
家庭分散 | 利用配偶、子女免稅額降低稅負 | 有家庭者 | 2-8萬 |
资料来源: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5年報告,數值為估計值,實際效果取決於個人投資和家庭結構。
這些避稅方法不僅能幫助你少繳稅,還能提升財務彈性。但要注意,過度依賴單一方法可能增加風險,因此建議多元應用。例如,結合捐贈和投資,可以最大化節稅效益,同時保持資金流動性。總之,合法避稅是智慧財務管理的一環,它能讓你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,實現財富增長。
年收入300萬要繳多少稅?
讓我們以年收入300萬新台幣為例,詳細計算稅負,並展示如何透過節稅策略減少應繳稅額。首先,根據2025年台灣稅率,綜合所得稅的累進稅率如下:0-56萬為5%、56-126萬為12%、126-252萬為20%、252-472萬為30%、472萬以上為40%。假設你單身,無其他扣除額,應稅所得計算如下:年薪300萬減去免稅額9.2萬、標準扣除額12.4萬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,應稅所得約為258.4萬新台幣。
接著,計算稅額:56萬×5% + (126萬-56萬)×12% + (252萬-126萬)×20% + (258.4萬-252萬)×30% = 2.8萬 + 8.4萬 + 25.2萬 + 1.92萬 = 38.32萬新台幣。這表示如果沒有節稅規劃,你需繳納約38.32萬的稅款。但透過前述避稅方法,例如捐贈30萬(扣除後應稅所得降至228.4萬),稅額可降至約30萬左右,節省超過8萬新台幣。
下表進一步比較節稅前後的差異,幫助你直觀理解效果。
項目 | 節稅前(新台幣) | 節稅後(新台幣) | 節省金額(新台幣) |
---|---|---|---|
應稅所得 | 258.4萬 | 228.4萬 | 30萬 |
應繳稅額 | 38.32萬 | 30萬 | 8.32萬 |
實際稅率 | 約12.8% | 約10% | 2.8% |
资料来源:台灣財政部2025年稅務計算範例,數值基於標準假設,實際結果因個人扣除額而異。
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,高所得者如何節稅不僅是理論,更是實務操作。透過捐贈、投資或家庭規劃,你可以將稅負控制在合理範圍內。記住,年收入300萬要繳多少稅取決於你的規劃程度,及早行動能讓你享受更多優惠。
進階節稅技巧與長期規劃
設立信託:
- 功能:可有效進行資產隔離、財富傳承與稅務規劃。例如,透過「自益信託」管理資產,或「他益信託」在免稅額內將財富移轉給下一代,以降低未來的遺產稅負擔。
- 注意:信託架構複雜,必須與專業律師及會計師共同規劃。
投資海外市場:
- 機會:透過投資海外不同稅務管轄區的金融商品,可能享有不同的稅務待遇。
- 關鍵風險:必須嚴格遵守台灣稅務居民的申報規定(如基本稅額制度、海外所得計入最低稅負),並密切注意即將上路的反避稅條款(如受控外國公司CFC制度)。2025年後,台灣對跨境資金的監管只會更加嚴格。
自提勞工退休金:
* 這是高薪受雇者最簡單有效的節稅工具。每月自願提繳最高6%的薪資到個人退休金專戶,該提繳金額可直接從當年度的「個人綜合所得總額」中全數扣除,享有延遲課稅的效果。
優化投資組合稅務效率:
* 定期檢視投資標的,優先考慮符合長期持有優惠的資產。例如,台灣的「房地合一稅」持有時間越長稅率越低;特定基礎建設的公共債券利息可能免稅。
* 目標是創造「資本利得」與「分離課稅」的收入,相較於併入綜合所得總額的利息收入,有時稅負更輕。
動態調整捐贈策略:
- 對政府、公益團體的捐贈可作為「列舉扣除額」。高所得者可以規劃在所得最高的年份進行較大額的捐贈,以最大化節稅效益,同時兼顧社會責任。
結論
高所得者如何節稅?從基本扣除額到進階投資,本文提供了全面指南,幫助你在2025年台灣稅制下有效減少稅負。無論你的年薪是100萬、200萬還是300萬,關鍵在於及早規劃和多元策略。透過合法避稅方法,你不僅能少繳稅,還能提升財務安全性。建議參考台灣財政部網站或諮詢專業顧問,獲取最新資訊。記住,智慧節稅是財富成長的基石,開始行動吧,讓你的資金發揮最大價值。
延伸閱讀
附錄
1.整理陳. (2025b, April 23). 2025節稅攻略》單身如何節稅?高所得者如何節稅?10大節稅方法公開. 商業周刊 – 商周.Com. 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business/blog/3015591
2.葉憶如|Yahoo財經特派記者. (2025, May 26). 【節稅實戰3】有錢富人如何節稅?會計師分享10大妙招. Yahoo News. https://tw.stock.yahoo.com/news/%E3%80%90%E7%AF%80%E7%A8%85%E5%AF%A6%E6%88%B03%E3%80%91%E6%9C%89%E9%8C%A2%E5%AF%8C%E4%BA%BA%E5%A6%82%E4%BD%95%E7%AF%80%E7%A8%85%EF%BC%9F%E6%9C%83%E8%A8%88%E5%B8%AB%E5%88%86%E4%BA%AB10%E5%A4%A7%E5%A6%99%E6%8B%9B-100051599.html
3.小毛網站. (n.d.). 個人綜合所得稅節稅聰明方法曝光,年收破百萬免繳稅. 精訊聯合會計師事務所. https://www.cpafirm.com.tw/content.php?c=&id=153